劉墉:一個人越來越強大的四個跡象
一、批判性思維,是內心強大的武器 曾經有段時間,我經常處於極度焦慮之中。 媒體上隔三差五出來什麼“同齡人拋棄”“階層固化”“收割韭菜”等等,每次都讓我細思恐極。 我是自由職業,有時會碰到某個牛人說,自由職業會摔的很慘,最終你會創作靈感枯竭,然後我就陷入恐懼之中,搖擺不定,尋思要不要出去找個工作? 這種恐懼,導致我既沒用辦法安心寫作,也沒有辦法認真去找工作。 後來我看了一本書《 學會提問》,徹底解除了我的焦慮。 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,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維,有一個很關鍵的點,就是我們要知道,每個人在提出觀點時,都有預設的價值觀。 比如告訴我自由職業會摔的很慘的大牛,他的價值假設,其實是“人的創作靈感,來源於工作”。 當我們判斷一個人的觀點時,必須先去背後探尋,對方的價值立場是什麼?這樣的價值立場正確嗎?你要接受這樣的價值立場嗎? 當我們有能力去反駁一個觀點的時候,才能真正理解一個觀點,也才能決定接受,還是堅守內心。如果不去發現觀點背後的價值觀,我們就很容易被觀點綁架。 每次出來一波刷屏級的爆文,每次聽到別人說點兒什麼,我們就很容易跟著焦慮失眠。 安提斯德內說: 思想是比任何東西都堅固的城牆,因為它絕不會倒塌,也不會交到敵人手中去。 在泥沙俱下的資訊面前,能夠養成批判性思維,這是內心強大起來的第一步。 日落時站在田地裡的女人 二、走出穩定,擁抱不確定性 生活中,我們有很多人,在日復一日的穩定工作裡,失去了適應變化的能力。 朋友孫荀,在煤企工作了十多年。 去年效益不好,工資發不出。 我建議他辭職,另謀出路。 一米八的魁梧哥們,卻捂著臉,脆弱的像個孩子,他說自己還能做得了什麼。 唐山收費站下崗姐姐說:“除了收費,啥也不會”。 這是很多人面對變化時,內心恐慌的根源。 因為在那份虛構的“穩定”裡,我們以為歲月靜好,現世安穩,所以安逸的朝九晚五,安逸的吃喝玩樂,安逸的做一隻被溫水煮的青蛙。 當變化降臨,手足無措,崩潰彷徨。 盲目追求穩定,人就一定會失去抵抗風險和變化的能力。 狄更斯說:“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” 這句話放在今天再合適不過。 這個時代,知識週期不斷縮短,人工智慧虎視眈眈,跨界競爭也越來越激烈,羅胖在跨年演講裡說“你甚至都找不到對手”。 ...